祝福之旅

IMG_4182

對於今次旅程,我原先沒有抱太大期望。因為以前也參加過不同慈善機構的活動,或閱覽慈善刊物,雖然當時會十分同情受助人,但回到忙碌的生活中,就覺得捐款也足夠了。

我們參加了 CEO 的助養計劃已經兩年,也有想過到當地參觀。今次丈夫提出想去,於是我們便初次踏上旅程。出發前 Christina 希望我們不是以同情的心態、而是以另一眼光 (下面詳述),去探望洛陽的孤兒及其寄養家庭。

到達洛陽翌日,我們探訪了兒童院及多個寄養家庭,起初感覺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差不多吧!但我想起 Christina 的話,她請我們向寄養父母致謝,給予他們鼓勵、支持及關心,願意照顧這些殘障孤兒,竟使我立刻有動力向他們致意。其實之前我有一般香港人的想法,認為他們只是為了「錢」才願意照顧這些孤兒,但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。記得有一位穿紅衣的女孩,她因天生患有腦癱而不能行走,治療師亦認為無法改變,但她的寄養父母因為愛她,沒有放棄給她鍛鍊,爸爸還親自為她造了一架車,讓她能坐在當中每天學習步行。若是為了錢是絕不會這樣做的。當天這位女孩還特意步行給我們看。

另外,每個寄養家庭會同時收養兩個殘障孤兒,他們本來互不相識,因在同一家庭中被照顧而產生愛;我們探訪其中一對兄弟,哥哥每天主動幫助弟弟,扶著椅子學走路,這份愛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,這種相親相愛的手足情,在其他的家庭中同樣出現,愛的力量實在奇妙,令我很感動

在旅程的最後一天,我們參加了在兒童院舉辦的寄養家庭聚會。當有機會發問時,我便問他們為何願意成為寄養家庭,因為一般中國人只願意養育自己親生的孩子,即使收養也會選那些漂亮、聰明的。然而這些孩子都是殘障且頗為嚴重。其中一位回答說,有三大原因:(一)覺得自己健康,有工作能力;(二)是對國家的回饋。他們只是鄉村農民而有此志向,真令我敬佩;(三)覺得自己算是富裕。我從他們的生活及居住環境看,實在距離香港「富裕」的標準很遠啊!

我再問他們曾否想過放棄呢?有位媽媽承認真的有試過,因為當時照顧她的寄養孩子實在很不容易:孩子日漸長大、體重增加,又不能走動,媽媽擔心自己難以支撐下 去,還不如將孩子送回兒童院,他獲得的照顧還較為理想。但當真的這麼做以後,每次去兒童院探望孩子時,他都哭得非常厲害,媽媽也一同哭起來,最後還是要把 孩子接回家!

當那個媽媽憶述其中的難處時,旁邊一個孩子突然大聲哭起來。原來雖然他不是那個媽媽的寄養孩子,但他聽見那位 媽媽的經歷,回想到自己的媽媽,也是這樣辛勞的撫養他,他也是由不會行走至現在會行走,就一邊哭一邊多謝媽媽。我當時也被感動得哭起來,因看到孩子親身感 受家庭的愛,而且懂得向媽媽答謝。從上述例子看到,寄養父母真的很愛這些被遺棄的孤兒。

「再生父母行動」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孤兒家庭寄養計劃,能夠祝福孩子、家庭,以致整個社區,讓更多人懂得去愛。作為捐助者的我亦深深感到被祝福。常說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透過這次旅程,看到生命影響生命,孩子簡單、直接地表達對父母愛的回應,很強烈地感動我。出發前我知道孩子們很可憐,但沒想到自己會有如此大的得著、如此深的感受;從這些家庭中,我學懂愛要有耐性,幫助我與丈夫的相處。我非常認同CEO的工作,希望將來能更多參與,也希望更多人支持這慈善工作,為當地的孩子、家庭及社區,帶來更多正能量。而自己的個人、家庭和社區,亦同樣獲益。

Jodie Chan
2012年8月